多巴胺消费崛起、国货消费主力……这届年轻人双11爱买啥?

近日,“双十一带来的决策疲劳正在消耗你”登上社交平台热榜。自2009年第一个“双十一”诞生,今年“双十一”已经是第15年。伴随着越来越多的“套路”和玩法,这届年轻人“双十一”还在买买买吗?

90后及00后成国货消费主力

12日零点刚过,各大平台披露了“战报”:天猫平台上共有402个品牌成交破亿元,其中有243个是国货品牌;京东平台上累计超过60个品牌销售破10亿元,近2万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倍;拼多多百亿补贴用户规模突破6.2亿,一线城市用户订单量同比增长113%……这场元气满满的“双十一”,以及电商平台不断跳动上涨的成交额,见证“买买买”的消费新态势。

直播业态全面爆发,“店播”“虚拟主播”崭露头角。淘宝直播介绍,全平台58个“破亿元”直播间中,店铺直播占比超过六成,451个“店播”成交额破千万元。京东“双十一”当天,言犀虚拟主播在超4000家品牌直播间上岗带货。“元宇宙、数字人等新技术正在改变这个行业。”“蚊子会”创始人兼董事长王俊桦说。

国货品牌增势强劲,新品牌迎来加速成长。京东介绍,“双十一”期间大量优质国货销售火爆,其中90后及00后国货消费金额占比达到62%,成为了国货消费的绝对主力。天猫平台上共有402个品牌成交破亿元,其中有243个是国货品牌,过去三年,有超过6000家品牌创立品牌成功,并孵化出多个百亿品类新赛道。

多巴胺消费背后的“情绪价值”消费崛起

此外,新一代消费者对兴趣消费、情绪价值消费的重视,带动相关商品成为品类“黑马”。银泰百货数据显示,“双11”期间,饰品、运动户外、咖啡茶饮、美甲美睫等细分业态获得高增长,呈现明显的“多巴胺消费”趋势。

多巴胺消费背后的“情绪价值”消费崛起。淘天集团品牌业务发展中心总裁刘鹏表示:“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情感价值,特别是年轻消费者开始注重情绪价值的商品,为快乐买单。我们经常会讲多巴胺的消费,这是非常明显的。可以看到很多有意思的情况,像电竞、骑行、滑雪这样的分类都在引导趋势。”

对于消费者来说,网上的消费场景不断拓展:从橱窗式的商家店铺“点单式”购物,到直播间、短视频、推文的“种草”下单,再到二手交易平台、在源头厂货直销平台上“淘金”……满足了各类消费需求。

“我们看到,在我国巨大的消费基数下还能稳健增长,是非常了不起的。但城乡差异、用户不同年龄段及背后不同消费背景产生了多样化、个性化的消费趋势。”刘鹏表示。

近八成受访年轻人设了消费预算标准

那么,年轻人还热衷参加“双十一”吗?影响新世代消费动机的因素有哪些?不同的消费诉求是否刺激了新品类的诞生?

《2023 Z世代双十一消费行为报告》(以下简称“报告”》显示,有54.3%的年轻人留意线下促销信息,在这之中,有超六成的年轻人“双十一”消费线下多于或持平线上。在一些报道中被贴上“反向消费”标签的年轻人,积极拥抱“双十一”,近九成参与此次大促,此外,超三成年轻人的消费预算超去年。

那么,年轻人究竟是否还有参与“双十一”的热情?根据报告,今年有88.1%的年轻人参与“双十一”大促。2021年的《Z世代双十一消费行为报告》数据显示,当年参与“双十一”的比例为81.3%

在双十一消费金额安排上,报告显示,35.6%的年轻人今年消费预算比2022年“双十一”更多,36.4%则与去年持平。

2023年“双十一”,除了家居日用品、美妆护肤、服饰鞋包等刚需产品外,年轻人开始更多关注体验类服务的消费,有近半年轻人会购买消费酒旅(酒店、旅行团)等体验类产品,以及体检/养生服务,并且有两成消费者今年进一步加大了购买力度。

消费力不断攀升的95后群体对在“双十一”购买酒旅等体验类产品的接受度越高,近六成95后曾在今年大促购买过酒旅相关服务产品,且有23.8%的00后在今年购入了更多的酒旅类服务商品。

“不追‘双十一’”“做消费主义逆行者”的讨论在社交平台上也从未停止。不久前,#年轻人开始反向消费(追求品质又追求性价比)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也引发了网友关于消费观的激烈讨论。

消费热情和信心仍在,与此同时,面对各大平台和商家花样百出的优惠政策,年轻人也清醒地意识到“自己究竟需要什么”,拒绝“野性消费”。报告显示,在今年的“双十一”,78.9%的年轻人都为自己设置了消费预算标准,只有21.1%的人“没有预算随性消费”。而且值得注意的是,截至目前,仅有15.9%的“剁手人”在此次“双十一”超出预算消费。

参与“双十一”时,年轻人立马化身”攻略达人”,理性“剁手”。报告显示,43.4%年轻人提前理清需求,做好产品攻略,“带有明确目的进行搜索、选品后下单”是2023年消费者参与“双十一”的最主要形式。此外,还有30.62%年轻人会“多个平台、渠道进行比价后下单”。

想薅羊毛却被反薅?

在“双十一”鼎沸的购物热潮中,“‘双十一’带来的决策疲劳正在消耗你”也引发热议。复杂的满减、优惠规则……“双十一”玩法太多,许多消费者表示摸不着头脑。

95后女孩小米表示,“本来想薅一波羊毛,结果反被薅羊毛,凑了半天居然亏的是自己,对比了下之前的订单金额,比平时价格还要贵,预售付定金的付尾款的时候也不能合并支付,多数是只能花呗分期付,回到该笔订单发现商品降价了,比预付定金的金额低”。

还有网友表示,“双十一”当晚买的儿童钢琴玩具原价五百多元,凑满减加消费券到手价460元。到货之后,发现店里还有个一样的产品链接,居然只要280元。网友感叹,“越来越玩不起来了,这是我参加的最后一年‘双十一’”。

“零点一过如释重负,第二天打开发现东西比昨天还便宜”;

“今年的‘双十一’没买东西,想起来的时候已经没了活动”;

“真的算不动商品什么时候最便宜”……

研究这些复杂的满减优惠规则,也在消耗消费者,加重其决策疲劳。有博主在视频里提到,决策疲劳结识了这样一个道理:大部分生活中你认为放松且免费的事物,既不放松,也不免费。而实际上,实惠和简单才是消费者的核心诉求。

采写/整合:南都记者 董淑云

综合新华社、央视新闻、工人日报、中国发展网

制图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

声明: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,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,投稿号仅提供信息发布服务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管理员。

投稿号的头像投稿号注册会员
上一篇 2023年11月14日
下一篇 2023年11月14日

热点推荐